搜索
相关新闻
News
首页>毕业展 >云南艺术学院>相关新闻>正文

“用笔一二,像已应焉”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书法专业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揭幕

2017-06-27 14:44:00

老师与毕业生合影

  2017年6月5日上午,2014级中国画、书法专业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在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一楼展厅举行开幕仪式。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中的12位同学经过三年的学习创作,最终以展览的方式将学习成果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展出的作品分为传统和现代两部分。在传统作品中,他们试图在笔墨功力和生活体验的积累中获得突破,而在“现代”作品中,他们以较为独特的主题或形式切入创作。

  陈流在开幕式发言时表示,这次展览让大家对国画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展出作品中有很多涉及到当代,涉及到现实生活;各种各样的内容、思想、感悟都体现在画面中。同学们在作品中注入了新的能量,新的思想,其表现的手法突破了以往大家理解的国画的概念。

  中国传统水墨画讲究笔墨,也非常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在作品中讲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

肖文泽《工作室写生》100cm×50cm  2015年   纸本水墨  指导教师:杨卫民,郭巍

  肖文泽的《工作室写生》是一幅以花卉植物为题材的作品,传达了他的气韵和意境。作品中,他运用了传统的构图形式及水墨技法,生动而雅致,体现了其生活趣味。从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用富有文韵和诗意的眼光去观照、叙说、发现和赞美生活,营造出或宁静高远,或古朴恬静,或和谐温馨的艺术天地。他用真诚、朴实的艺术才华,将其作品展现给人们。他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他在创作作品时把最纯粹的精神融入进绘画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肖文泽是一位感情细腻且热爱生活的人。

杨旭《同学少年·师兄》180cm×97cm  2016年   纸本水墨  指导教师:张志平

  杨旭的作品以传统人物画写生为主。他以人物写生作为基本功一直坚持,关注人物画本身的一种状态。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用线很单纯,又在单纯中求变化,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平中求奇”。在他的笔法下,每条线的轻重缓急疏密节奏又不相同,使整个画面生动和谐而不呆板,彰显了其在线条上独到的功力。他气息稳定,行笔肯定,干净利落,疏密兼备,点化精细,拙中见巧,显示了他扎实的绘画功底以及对传统人物绘画理解之深刻。杨旭在绘画中继承了中国传统人物画,将个人的修养、思想内涵深深注入到笔墨中。

  在中国画不断探索的今天,营造新意境、构建新形式,更新观念就成为首要前提。一部分同学,不再用传统的观念去描绘中国画,而是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和图式进行创作。

田菁 《春蝉鸣时》240cm×120cm 2017年 纸本设色  指导教师:赵芳

  田菁的作品以人物水墨重彩画为主,多取材于身边同学或少数民族,将传统的水墨技法与现代题材结合,在细致中不失洒脱灵动,作品中透露出些许意趣和雅气。无论是主题的选择,还是意境的营造,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概括,是田菁本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情流露。

李冬冬《山水·1》35cm×22cm  2017年   纸本水墨  指导教师:刘涌

  李冬冬的《山水》系列作品中,山水画清新独特,意趣别致,富有新意,他将地域特色与个人创造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既有传统、又有现代艺术的作品。他在艺术创造中积蓄着突破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国画讲究经营位置,从构图来看,李冬冬作品中有一种被笔墨切割画面后的空间美,且画面简单明快。倒会让人想到潘天寿的画,构成严谨。李冬冬用笔简略概括,寥寥几笔便将山水表现出来,所谓“用笔一二,像已应焉”。他注重运用虚实、繁简、浓淡、留白等手法来处理画面,使画面更有层次感,更有高雅的意境。

  李晓飞的作品通过水墨来表达对现实的认识与思考。他画作构思巧妙,赋予表现力和形式美。在作品《二零一四某日某时》中运用了西方毕加索与席勒的绘画图式,通过水墨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表现了其在作品中对中西方绘画的融合与探索。关于这一点,赵星垣老师在前言中有所提到:“就‘转型’而言,真正学习西方艺术的内在精神,需要真正的地感受和思考‘真实’,对文化、政治、人性进行自己的反思,包括对绘画在内的各种语言与世界的‘符号性’关系进行重新理解。或许,传统和现代在精神上可以殊途同归,并无截然的界限?”

  近些年,在绘画中人们常常会提到地域性。关于地域性,杨卫民老师谈到:地域性的绘画题材具有强烈的本土特色及本民族文化,不同地域的绘画创作主体有着不同的绘画特色、民族特色,因而形成不同的绘画风格及不同的流派。但是,反之,绘画题材的地域性对于绘画创作主体来说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它不但局限了绘画创作主体的创作思维模式,也阻碍了创作主体新风格的产生,对其突破源于对自然的新鲜感受和新的发现,具有反作用。局限在固定的绘画题材中,只关注身边的所见所闻,局限在地域环境的定势中,在画风上较为单一。

  本次展出的还有一部分是书法作品。书法历来都是被视为修身养性的艺术,因为艺术家在创作中抒发情感的时候,内心情绪跟随线条、字形的走势变化而动。正如杨雄《法言》所说:“书,心画也。”张旭光先生说:“表达情性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表现美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职能。”

彭瑶 《魏碑六条屏1》200cm×35cm 2017年 纸本  指导教师:陈鸿翎

  从彭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古典文史哲经学等深研体悟渐入妙境,文笔古厚隽永,她将学养注入到了作品中。她在纸张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上有所讲究,各种颜色的纸质都有各自的美感。她作品中墨色的干湿润枯浓淡相互搭配,虚实相生,使墨色变化丰富,增强对比度,作品的形式感更强,也更耐人品味。

  本次展览的十二个同学拥有着十二个面貌,十二种对笔法运用的解读,传达了不同的时代信息。他们饱含深情,创作出具有丰富情感的作品,因为情感的存在,才使物象才有了不同的色彩。

  本次展览由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主办,雅昌艺术网作为媒体支持。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陈流、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郭巍、中国画系主任杨卫民等人相继发言并致辞,之后由曾德均书记致辞并宣布毕业展开幕。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云南美协副主席、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陈流,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郭巍,玉溪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赵芳,美术学院曾德均书记,还有导师组成员:中国画系主任杨卫民、陈鸿翎、吴剑超、刘涌、满江红、赵星垣,何阿平,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办公室主任张焰,学生管理科陈宗合,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学生科科长王建,研究生辅导员陈弘等。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7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联系我们:400-601-8111luoyakun@artron.net
分享
  • 微博二维码 “扫一扫”即可手机浏览,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