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
四川美术学院
城市艺术工程
作品编号135751
作品分类装置
创作年代
2021年
作品尺寸160*110*230
作品材质其他
题材--
400-601-811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 - 17:00
作品描述
彝族是我国滇、川、滇三省的主要土著居民,作为中华文明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彝族人民在千百年以来用本民族的聪明才智对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进行了有效推动。浩瀚的彝族文化从彝族人民日常的方方面面便能体现,其中囊括了历史悠久的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的彝文;浩繁深邃的典籍文献神话传说;民淳俗厚的礼俗文化;庄重古朴的服饰文化;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神秘瑰丽的艺术文化;以及在彝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毕摩文化。“毕”意为“念”或“诵”,“摩”意为“长者”、“老师”,是长老的尊称,毕摩即为“吟诵诗经的长者”。毕摩不仅是彝族宗教仪式上为人祈福保平安的祭司,更是传播彝族文化的老师学者。毕摩的主要职能为主持祭祀、禳灾祛祸、占卜、主持诅盟、神判、传播知识。传说中彝族大毕摩阿苏拉则生前制了许多彝文,死后心里因为再没人认识这些字了而感到不安,所以化作一只鸟。飞到他那生来就不会讲话的儿子身边,并指引他去到森林。从此,鸟每天高声歌唱,并吐出血滴在阔叶上形成漂亮的文字,儿子也照着叶子上的笔画,专心画着而忘了时间。一天,母亲上山找到儿子,鸟一惊走了,拉则格楚一惊开口说话了。查尔瓦是彝族男女老少都会穿着的披毡,毕摩做法仪式上彝族祖先归灵于山洞,因此装置的主体造型元素提取查尔瓦外形模拟山洞,意为祖先的指引。作品表面材质采用纸浆打造肌理;图画参考毕摩绘画,内容围绕“拉则格楚”寻找自我,将彝族经典神话传说(如:阿普笃慕、六祖分支、支格阿鲁等)以及《指路经》内容相结合;音乐为毕摩念诵《指路经》采样;雕塑参考毕摩仪式泥塑。作品为互动装置,通过拍击特定点位触发声音传感器。作品通过对彝文经书《指路经》的研究与解读,结合《阿苏拉则》的传说,对两个彝族经典著作内容进行再创作。将其所包含的各类元素进行提取,设计整合,达到视觉效果和内容意义的统一。
吉克楚哈莫的其他作品
More Works
同类参展作品
Similar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