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作品详细

闹天宫

闹天宫

翟莫梵

2018年

中国美术学院

油画系

作品编号145473

作品分类油画

创作年代 2022

作品尺寸375*250

作品材质布面

题材其他

400-601-811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 - 17:00

作品描述

   ⼀开始是计划绘制⼀张⾃诩神坛的演唱会,转化为⼀艘⾃⼤的愚⼈船,最后才演变为这张“猴王的加冕”。我将从三个⽅向去解读它:当代神话、⼈体本身与命运、绘画本身。    首先,我借由对魔幻现实的描摹和神话传说的化用以及荒诞的当代景观,构建起这出具有“魔幻叙事特征”的当代神话的象征框架,它具有历史映射和现实色彩的双重象征意蕴。“猴子英雄”是亚洲神话故事不可忽略的故事来源,⽆论是“⽯磐陀”演化⽽成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还是《罗摩衍那》中屡救王⼦的神猴阿努曼,都⽆限“类⼈”且神异出众。      对于大闹天宫的猴子,我们再熟悉不过,他既是僭越权威、追求个性解放、“它”是突破界限者、是砸碎成规者、是搅局者。 但作品中的猴王是多种文化的“共同制造物”,我从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出发,将孙悟空这一形象载体置于当代人的碎片式生存语境,假借“猴王”的主体视角看东西方文化,关注“边缘”、“他者”等,以此来解读“中心”。      文化是民族同一性的根源,也是导致刀光剑影的根源,“猴王”一方面重复现有的文化起源,另一方面力图构成了一个中西交融的乌托邦。我试图用“猴王”这一灵气石猴形象,引导民众找回对自我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感知。使其成为推动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隐喻”。      其次,我尝试着⽤⼈体本身来解决这⼀旷世⼤战的瞬间。有很长时间我痴迷“神婆艺术家”郭凤仪的作品,她对⼈体的解读完全是来源于中医病理中“⽓”的⾛势,甚⾄是“⾃我”部分的调节。于是在环绕的云层之中,我也构建了属于当代的“神谱”,它不像各地传说中的古神——“单⼀的神解决单⼀的⾃然问题”,⽽是融合了所谓的“东⻄⽅”后,杂交出新问题的神祇们,在赫马佛洛狄厄斯与⼥娲、阿瑞斯与杨戬的种种结合后,我将周围云层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代表决断与意识的“中枢脑(Execute)”、感官与外在感知的“感受团(Transmit)”,象征着肌体⼒量与动能的“功能组(Function)”,与世界接触代表肾及内脏部分使⼈内在兴奋获疼痛的“欢愉(Euphoria)”,以及排除不属于身体仅仅过客的“梦⻔(Wonderland)”,这五个部分我通过藏于画面的骑⼠⼿中的令旗标注了出来。 在象征中西方文化的“诸神”杂糅间,孙悟空完成了“自我”的形成、感知及重构。这种有意的“杂交化”策略,使画作本身存在多种声音,也由此延伸出当代人由杂交性文化建构以及全球化冲击,所产生的“身份焦虑”。      最后,在绘画⽅式上,我受到传统的华美风格(Bravura)派影响颇多,彼得.保罗.鲁本斯、丁托列托、弗兰斯.哈尔斯都是这⼀种绘画的佼佼者;好友周若成在与我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为什么你的画都是中⼼构图,为什么都这么⼤?”他问的⾮常好,⾸先想制造身临其境的引⼊感,⼤尺幅的中⼼点必不可少,我疯狂迷恋丁托莱托在威尼斯市政厅墙壁上的云端的诸圣,抛开宗教与题材,宏⼤壮观的群组太能把⼈拉进绘画⾥了。 在这里,中心的“猴王”与边缘的“神祗”由二元对立结构变成一种开放性的具有无限意义的经络,中西文化表现出一种非此非彼的“杂糅”特征,促使“猴王”排斥二元对立,反对理性崇拜、反对二元对抗、以多元的开放心态去容纳世界文化,认为万物存在即平等,即个体在被型塑与构建的同时,也拥有与世界交流、改变世界的潜力,在中西方文化的对话、互动、交流和碰撞中,将观者引向对世界终极目的和对世界本源的追问,以期实现中西文化由对立失衡向圆融平衡的转向,并逐步达到和合之境。
翟莫梵的其他作品
More Works
同类参展作品
Similar Works
联系我们:400-601-8111luoyakun@artron.net
分享
  • 微博二维码 “扫一扫”即可手机浏览,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