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作品详细

无相1708

无相1708

李志国

2017年

河北师范大学

作品编号52523

作品分类综合材料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尺寸120*100cm

作品材质--

题材--

400-601-811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 - 17:00

作品描述

《无相》系列作品创作思路 云烟是中国传统中的题材,“岭上多白云”“聚散千山再复云”。云发于山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静动之间,没有一定之形,更无恒久之规,却蕴藏雨水,滋养万物。天上的云似乎是最日常也最少疆域文化影响的景物,相对于地上的山川草木城郭屋宇之言。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曾仰望并继续仰望它神奇的聚散往还,并发出无穷无尽的感慨和联想。它的存在方式似乎是最具国际性,最少民族性的,可它一旦进入艺术创作的范畴,便不再是遇冷凝结的水汽,在艺术家的眼里,天山的云早已被地上的文化浸渍熏染,人类的文化使它变得沉重和神秘。 看似水墨浸染的书写实则是一幅油画,不折不扣的西方油画传统(结合西方的绘画方式)。水墨渲染的云烟有了微妙而奇异的色彩,十分含蓄地,缓缓地从朦胧中渗透出来,朦胧中有微妙的变化。看似没有变化实则变化其中。画面从漫漫的云雾开始,画到收笔也终是稀微的光,淡淡的影,一切的形体变化为一片灰色,黑灰 深灰 白灰,这些灰色的点,重叠 凝聚 扩散没有边缘,没有边界,它们像濛濛的细雨,又似缥缈的云烟,它们静动相依。它向外弥漫,越过画框的边缘,浸透整个空间。我们迷失在这空间中,看不见岸,无论此岸与彼岸。我们在这视觉陷阱中,迷宫中徘徊,再也出不去。我们被留住,被牵住,长久的咀嚼朦胧中的绘画意味,超越空间日常众相的,形形色色的。在浑茫中感觉到天地的混沌,大地黑土的引力,并恍惚起记不清楚的悲欢。在朦胧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失去分明的界限,我们对自己和外界也似乎失去了明确的分辨,在向外的凝视中,我们听见自己内部对生命的声音,感觉到自我存在的真切。这样的画面空间是艺术家本人及观赏者在凝视中让灵魂自行,游走从而体会画中的祥和和宁静,这便是“空”的境界(空而生气,气乃万物之源)。把情感溶解在灰色的世界中,在无定的色彩,无定的形象,揉为一片心情,一种情调。却说不出喜悦,还是忧郁,似平静又隐隐不安。喜中有些苦味,忧郁中还有一种寂寞。 作品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取自大自然中的大气为意象,将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意蕴融入作品的结构经营与描绘笔调之中,在细腻的表层刻画是保持充沛的感性,用材料质地,绘画肌理和整体色调构筑出作品浑厚大度,气息氤氲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纯粹精神。风格基调上属于现代主义,在抽象绘画的样式上融入东方当代写意精神。 把绘画过程与时间维度相联系,透过色调之变化以探视高深莫测的宇宙景观,使时间与空间获得无限延展,让人立刻进入了想象空间,犹如畅游广阔无垠的宇宙,犹如步入茫茫的黑夜。在形式和使用材料上,保持画面与色彩的均衡性,尤其强调将画面在整体上处理色调的尺度,不同于其它抽象绘画的表现,多以灰色或黑色或其它色为主的画面上做底色,然后不断层层细化,即反复挥洒自己调制的色点,形成了带有点状生命意识的符号与痕迹的“视觉语汇”,而不是沿用任何与传统有关的“图像”形式。描绘的宇宙空间的深远感与暗喻的时间无限性相呼应,既让人凝视,又使人冥想。笔迹在画面上悄悄的动作,或覆盖,或挥洒,或宣洩,让灰色结构中显露深灰、浅灰、深红、浅红的微妙变化,进而营造出幽远之境,不仅呈现一种人类存在的悸动,而且暗喻万物深处的轻声细雨。让人能洞察和领悟到一些事物,不只是指其表征的意义,而是指其绘画的操作性:画面灰色或其它色的深浅不一,以及挥洒于其中的疏密不等的小点痕迹,增添了无限的深远感。受到修拉的点彩影响。修拉以细小的色点堆砌出某种模糊的暗示性的形象。有着后来电视机一般当代成像原理,这些色点一直处于不确定之中,把物像淹没其间,带来一种隐隐约约朦胧闪烁的诗意。这些色点或者斑点还来自于对宋代米氏云烟山水中的“米点”的转化,带来一种新的形式。更加紧密,在气感中带入内在的力量。更加散开,无尽弥漫,更为细碎,似乎是被击碎的基本粒子,从“小一”到“大一”保持二者之间的张力,在气感中带入内在的力感。这些点来自于混沌,并一直在混沌之中,并没有走向具体对象,一直处于“微茫”的混沌与端倪的边界之中,有着变化的前兆!有着事件来临的预感,但并不聚集为可见的形象。以积墨的方法带来一种荒寒寂寂 空茫浩渺的山水。充分的利用积墨法带来斑点的墨色的层次感,色点之间的彼此吸纳,反复覆盖,带来微妙的色差变化,一直被浑化之气萦绕,这些色点还一直保持潜在状态,在虚静与动态之间,保持相互吸纳,彼此相溶。继续混沌融化,宛如胶片的颗粒感和呼吸感。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质感在作品中得到体现:一方面,在于烟云感,那是时间的瞬间生变,也是自然流边的生动感受,画面上的氤氲之气。另一方面,还在于质感,它来自于画面的颗粒感的聚集之中,似乎聚集了无穷的能量,带了一种内在的硬度,即那种内在的吸纳力,聚集力,却有着散化的柔软性,但这个柔软性又有着瓷器一般的美感。
李志国的其他作品
More Works
同类参展作品
Similar Works
联系我们:400-601-8111luoyakun@artron.net
分享
  • 微博二维码 “扫一扫”即可手机浏览,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