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毕业展 >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展>作品详细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九峰溪城市湿地公园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九峰溪城市湿地公园设计

潘忠归

2020年

湖北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

作品编号86419

作品分类设计

创作年代 2020

作品尺寸270×180cm

400-601-811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 - 17:00

作品描述

1. 一、 设计理念_x000b_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2. 二、 设计构想 在该设计中,保留大量的现有地形,形成景观高点,保留现有池塘,变成景观水体的一部分,保留现有林相,创造舒适的微气候,保留现有农田,形成野田景观或生态湿地。 绿地规划中,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 “点”状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中心水景区更丰富景观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 “九峰溪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设计说明 摘要: 城市建设,环保先行。为美化城市环境及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越来越提前。 根据《武汉科技新城排水专项规划》 环保先行的原则, 片区的发展需依托相关环保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如污水处理厂),在环保基础设施项目运营之前, 城市的发展会受到制约。此外,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需满足环保要求, 需经人工强化湿地处理后方能排向周边自然水体。本项目因此应运而生,设计对周边环境需求、污水厂尾水流量、公园自身功能及后期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统筹考虑。并结合现状植被、 水体及地形进行了针对性设计。 使之真正能够成为集科教、 生态、 自然、 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特色公园。 关键词: 湿地公园; 污水厂尾水处理; 科教及展示; 自然生态 随着湿地强大净水功能的逐渐显现, 人工湿地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城市公园的景观建设中来。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生物的协调作用来实现对有机废水的净化和处理。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德国首次建立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有机废水以来,人工湿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矿山及石油开采废水等废水的处理。将人工湿地应用到公园的景观建设中,一方面满足了湿地净水的功能性要求, 另一方面提升了公园景观的可观赏性, 逐渐受到国内外景观设计师的青睐。我们的项目中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维持湿地功能性和增强景观观赏性的双重要求, 结合科学工艺、 自然景观及工程设计,将污水处理体系纳入公园整体考虑, 使其成为公园的功能分区, 从而实现功能性和观赏性的双赢。 1. 1. 项目建设背景 1. 1工业区污水厂实施的需要 项目位于武汉洪山区高新大道与高科技园二路交汇处,我们项目将作为工业区污水处理厂的配套污水处理系统, 对排入东湖九峰明渠的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 使其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 1. 2 武汉市水环境保护的需要 武汉市素有“百湖之市”之称,水环境的保护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 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能有效地截流处理东湖科技新城东扩区的污水, 可有效保护东湖水体, 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保护。环境面貌的改善必然提升该地区开发建设的价值, 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社会环境效益不可估量。 1. 3 开发区生态发展的需要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需特别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划定红线,建设城市公园。公园是水泥钢筋筑造起来的城市中为数不多的生态之地, 是人们紧张生活和工作之余休闲悦心的去处。 因此在楼群林立、 商场聚集、 人流熙攘的繁华闹市, 建造一处供人调节身心的生态景观场所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项目总体设计 根据污水厂环境影响评价专家评审会要求, 结合附近污水厂拟采用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采用低投资、低能耗的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进行进一步深度处理, 使水质指标达到相应排放标准; 并为了满足周围地块的开发与建设需求、 人文活动要求, 按照规划将此处作为公园用地,同步实施穿过湿地公园的九峰渠建设, 使得工程达到完整统一、 经济节能、保护环境的目的,为该区开发建设发展提供优质的外部环境。 2. 1 区位 九峰溪湿地公园位于武汉洪山区高新大道与高科技园二路交汇处, 所调查设计的地块南侧是九峰一路,西部是高科技二路,北侧是 神墩路,东侧是高科技园路。 2. 2 设计定位 结合武汉科技新城的发展需求,以自然生态为主题,以服务居民为目的, 将九峰溪湿地公园打造成一个展现科技新城魅力、城市生态公园窗口, 融生态性、 开放性、 参与性、 游览性、 科普性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 2. 3 功能分区 结合周边规划用地性质及公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功能的要求, 将该湿地公园划分为五大主题功能区, 分别为出水景区、 湿地观赏区、 综合服务管理区、 湿地游憩区和绿化防护观赏区。 2. 3. 1 出水景区。 该区是湿地处理效果的监测和观赏区域。 利用该区得天独厚的的水质资源打造极富乐趣的动态水景。 大面积草坪及水面使其成为以休闲、 饮茶评书、 花鸟鉴赏等休闲文化活动为主的开放空间。 2. 3. 2 湿地观赏区。 改变人工湿地单纯用于污水处理的设计形式, 设计中兼顾景观效果, 该区以湿地栈桥为景观轴, 搭配园建设施, 营造形式多样的滨水空间, 丰富湿地景观的观赏视角。 2. 3. 3 综合服务管理区。 该区充分利用交通特点和管理优势, 既为公园景区的日常运行服务, 又便于向源头污水厂及时反馈水质监测结果, 是保障整个园区正常运行的神经中枢。 2. 3. 4 湿地游憩区。 湿地游憩区是主要的人工湿地集中区, 通过增设湿地花廊、 休憩廊架和水生植物园等游憩景点, 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怡人的亲水休闲场所。 2. 3. 5 绿化防护观赏区。 绿化防护观赏区由渠道改线拓宽而成, 以乔灌木丛林为主, 除了能起到防护作用外还是湿地片区的背景林, 丰富整个片区的竖向绿化层次。 3. 人工湿地技术方案设计 生态湿地是该公园的功能实现者和景观核心区, 其工程设计需经过合理的选型和严格的参数测算才能保证尾水处理能力的顺利实现。 4. 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 4. 1 提升城市绿地景观个性 湿地公园可利用生态湿地营造出浅滩、 沼泽、 溪流、 喷泉、 瀑布、 河流片段等多重景观形态, 从而让人们可以体验湿地独特的景观风貌, 对于改善“千城一面” 的景观弊端, 营造独特的景观个性具有重要意义。 4. 2 维护城市生物链物种多样性 湿地公园作为一个小的生态体系, 在生态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通过乡土植物的种植达到招引湿地鸟类、 吸引昆虫的目的, 维持区域生物链的平衡。 4. 3 实现生态新区污水资源化 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如何循环利用、 增加其使用效率成为广大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将初步净化的污水进行人工湿地处理后作为景观用水的水资源利用模式, 今后将逐渐成为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最佳资源利用的方式。 设计说明 1. 项目名称: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九峰溪城市湿地公园设计 1. 现状分析: 九峰溪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光谷七路与高新二路交叉路口西,周围有科技产业工厂、居民区、商业区和部分绿化。公园的用地面积约为51公顷。整个用地被市政干路分为三大块。 根据对场地的区域位置,周围环境,场地现状和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以及使用者人群等等的分析,我们做出最适合的场地的设计 1. 设计理念: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新时期,许多传统工业面临 迁移或者淘汰,很多城市工业废弃地因此出现。这些废弃的城市工业用地在不同程度上遭到工业污染,具有土壤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地表环境遭到破坏、植物种类单一、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特征,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在新的形势下运用生态学、景观设计学和美学等多学科进行对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景观修复工作。 然而时下的景观,在脱离了装饰化和风格化的今天,脱下这些符号化的东西,我们需要逐渐开始注重空间与功能性的科学性和智慧性,这些会是我们的内核与产品力的重要因素。而这科学性其中,首要关注的便是生态的健康与绿色。特别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工业废弃地,更是需要生态的修复。并且经过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大众重新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和平共处的重要性,生态平衡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敏感词,我们对景观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和标准。在未来的城市与社区环境中,对突发性事情的思考,加上网上交互功能的新起等,人们对居住地的选址、 自然环境、开放性空间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短期来看对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卫生有了更高的要求,长期来看对城市公园的紧急条件下的综合保障能力也会有更高的要求。故在环境污染重灾区建设健康,美观的城市生态是我们现在的设计方向和必然选择。 1. 总体设计思想: 九峰溪湿地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人与城市的交流的桥梁。它将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实现健康,美观的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以弧线形景观轴贯穿起来的空间系列。 1. 设计原则: 2. 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 3. 生态性—尊重自然过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的交流) 5. 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同类参展作品
Similar Works
联系我们:400-601-8111luoyakun@artron.net
分享
  • 微博二维码 “扫一扫”即可手机浏览,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