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毕业展 >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展>作品详细

旧忆新声—粮道街空间改造设计 1

旧忆新声—粮道街空间改造设计 1

柳俊峰

2020年

湖北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

作品编号86527

作品分类设计

创作年代 2020

作品尺寸180×180cm

400-601-811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 - 17:00

作品描述

计说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城市的建设速度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居住区的建筑环境建设;城市整体环境和交通方式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提升和变化使得城市品质有所提升,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城市问题也日益凸显: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历史文脉遭到破坏、传统生活方式消失以及文化传承的断裂,而在城市旧街区,这些问题更为严重。面对这一现象,如何有序的推进城市老旧街区人居环境改善,实现城市旧街区的更新与复苏,达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难题。有些具有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建筑街道因经济发展为由而遭到破坏。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近代历史建筑的文化遗产,甚至如何保护住武汉这座历史名城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历史的发展总是在螺旋往复中前进的。这种“拆旧建新”、“一扫而光”为主要特征的建设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引起物质功能逻辑内在简化带来的诸多弊病,遭到了激烈的批判性质疑与民众自发的强烈反抗。而城市的更新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如何将历史建筑与人们日常的精神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用当下历史保护的视角下的思路,对老旧城区进行整合、重构。分析近现代大师们的历史建筑保护案例以及总结前人经验,从而赋予历史城区新的活力,使之成为一片既有文化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优秀历史街区。 街区是人赖以生活的空间,是很多产业的物质容器,也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既承载着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支撑着产业发展的物质结构,同时也关乎着城市的发展。街区老旧是指相对于当下而言不再满足实际功能需求的发展状态。老旧街区往往处于老城区的中心,承载着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承袭着城市文化的脉络,并蕴含着城市的精神。集中体现的城市历史文化,包括可视的城市形态、城市特有的生活习俗,以及城市市民的集体性格,但或因自然、社会、政治等因素,对承载这些文化、精神的物质环境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毁,如建筑功能的老旧,使得城市老旧街区的历史文脉逐渐消失。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而作为行动主体的人在社会行动过程中构建了建筑与外部空间,并与两者共同构建且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粮道街作为承载着武汉人文情怀和历史文化的老街,它是有特色的,当然也面临着整个街区的升级更新,才能更好的融入现代化城市体系。 我们以粮道街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粮道街区更新升级的有效对策,使之更好的在现代城市中立足发展。粮道街全长一千四百余米,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司门口和中山路螃蟹岬之间。粮道街位于武汉中心地段,历史悠久,其与胭脂路将武汉最古老的城区之一以十字进行分割。据说因临近黄鹤楼,地处繁华地段,时常成为王侯将相驻跸之地,颇有“天子”脚下的气息。粮道街之得名,源于清代曾在此设的粮道署;而粮道街声名之彰显,却缘于此处多书香,此处多人杰。粮道街是目前武汉百年名校一条街,街区内现在仍在有武汉中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粮道街生活气息较为浓厚。清晨,菜市场和超市开始忙碌起来,大大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粮道街以老式的民宅为主,巷子很多,在巷子里随处可见遛狗的老人。此外,在湖北美术学院附近,有许多画材店,文房四宝给粮道街增添了不少文化氛围。人文内涵丰厚,邻里相处融洽,成为武汉最具民族风情的特色街道之一。 也就是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迅猛发展的今天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街区内的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老旧,没有了曾经的婉约典雅,而年久失修的内部空间也早已不能够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基本需求。街区内部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路面破损严重,人车混行,随处可见的违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我们希望通过对粮道街整体的空间改造让这类老城老街在保留当地文化特色人文风情的同时融入现代化城市环境。完善街区内部功能布局,建立一个完备的智能网络,确保完成对特色街区的改造升级而非推倒重建。对于类似老旧街区的改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成本过高的大面积盲目拆迁,同时也是积极顺应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国策。对于老旧街区的改造复兴,可以看作为生命的传承与延续。因此,将武汉粮道街作为研究设计案例,既是对粮道改造升级的探索,也可作为后来研究类似老旧街区空间改造升级的参考借鉴。 对于武汉粮道街区而言,街区的区位优势和文化特征为街区的局部带来了活力;然而,在街区更多的地方并未将已有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随意的发展是如今街区缺失活力不能很好融入现代城市体系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认为对于粮道街区更新升级的核心在于保留原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整合重组、建筑的部分翻新,将粮道街区整体活力重新激发。我们将粮道街的空间层次进行了新的划分,保证街区空间的整体纵深感,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最大程度展现出来。在空间结构的重构中,我们首先对街道两旁的违章搭建进行拆除,适当的拓宽了街道,将人行道与车行道重新划分清晰,保证街区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由于历史街区整体街道宽度较窄,故将停车位设置于社区内,将街区空间最大化利用,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路面破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交通拥堵。在人行道的边侧设立非机动车停靠区域,这样能够保证街道的秩序性,也为居民游客提供了人性化停留空间。由于街区内有不少学校,针对校门口的交通问题,我们适当减少了校园等候区旁的商铺,保证有足够的等候区域及非机动车的停车位。在校门口提供车位供接送学生的家长停靠,也避免造成街道的堵塞。 针对街区更新面临的文化传承延续,一般对待此类传统文化街区的更新有两种方法,一是修旧如旧,而另一种是以新补旧。而对于粮道街区来说,我们认为更好的手法是加入新的建筑以新补旧,一来可以更好融入城市体系,二来也为老旧街区赋予了新的活力。新增的建筑也应保持原来的婉约与古典形式,将地方历史文脉更好的延续下去。而保留下来的建筑,在不改变原有造型的基础上翻新内部设施,并在外立面加入体现地域文化的肌理。由于粮道街区格局整体较为规整,用地形状较为相似,适当加入新的建筑元素能够更好将街区与现代城市融合。研究在功能上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而整体元素不违背街区固有肌理的建筑,让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为体现武汉地域文化提供可能。 在街区整体景观更新方面,我们将街区的景观轴线重新进行了梳理,在适当的轴点位置加入景观元素丰富整个空间。设计中加入了体现武汉地域文化元素及体现粮道街书香氛围元素的景观小品,为街区打造了人性化公共空间。将整个街区更新设计整体化,加入部分导向型的铺装也方便游客游览。在丰富视觉效果,提升街区整体品质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与城市体系融合。街区内加入了树池座椅,一方面可以使空间富有变化,做到空间的隔断;另一方面也变化了人们的活动轨迹,是整个空间秩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也增加了景观的渗透。 粮道街区历史悠久,文化价值丰富,对它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我们的设计通过对街区空间结构的调整、文化传承发展及整合的手段,重振街区原有活力,将街区空间整体更新。对于粮道街的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善的,需要多方面不断地努力方可成功。传统文化街区的升级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要在更新的基础上将文化传承下去更非易事。首先要能够保证传统文化街区文脉的延续,在此基础上更好的融入现代城市体系之中做到可持续发展。如何协调传统街区与现代城市冲突,如何做到文脉延续也是这类街区更新的重中之重。街区作为一个城市的主要构成单位,街区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对重振整个街区活力也至关重要。 我们的设计也是侧重于从街区的空间入手对街区进行现代更新,传统街区的活力再现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对于传统文化街区的更新也将面临新的困难,同时也是对设计师理论水平的更高要求。回顾整个设计的过程,收获颇丰,加深了我们对传统文化街区的认识,也意识到了此类街区的价值所在,激发了我们想要通过所学来保护此类文化街区的想法,也认识到设计的严肃性,加深了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解。 设计中多有不足之处,望指正!
柳俊峰的其他作品
More Works
同类参展作品
Similar Works
联系我们:400-601-8111luoyakun@artron.net
分享
  • 微博二维码 “扫一扫”即可手机浏览,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