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毕业展 >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展>作品详细

旧忆新声—粮道街空间改造设计 2

旧忆新声—粮道街空间改造设计 2

李宇浩

2020年

湖北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

作品编号86532

作品分类设计

创作年代 2020

作品尺寸90×180cm

400-601-811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 - 17:00

作品描述

设计说明 本项目课题为“街区升级:粮道街空间改造设计”,设计地点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 在本项目的构思过程中,我尝试将武汉粮道街的历史文脉与现代设计元素以及人文主义精神进行三者的结合。即在保持原来武汉历史元素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主义常用的设计手法,在整体街区建筑改造上实现协调统一的结合,接着再从细节入手,考虑街区空间尺度的人性化,解决当地居民所提出的环境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价值内涵。 武汉的城市设计主要包含两个特点:“包容性”与“速度性”。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建筑证明了武汉的设计风格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这也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武汉的“速度性”则体现在其融合其他文化的速度上。一直以来,武汉以港口贸易发展,对于外来地域文化的融合速度较快,也因此融合了许多周边的外来文化。我对武汉粮道街的改造设计需要紧扣这两个特点,并加以融合。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武汉这个城市位于我国华中地区的正中央,与周围地域广泛相接,本身具有集合不同地区的中国特色文化的特点。加之民国时期西方殖民者的文化输入,使得武汉成为了一个融合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城市。其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建筑设计风格基本上都是中西结合的设计形式,比如遍布武汉的大大小小的教堂,无不体现了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的融合。 接下来我又对武汉粮道街当地居民进行了民意调查,收集到了人们对周边环境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整理数据后,我发现粮道街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有以下几点1.道路与交通的治理,如路面破损、人车混行、缺少自行车停放点、巷口杂物堆砌等。2.公共设施老旧,如路灯电线外露、公共座椅年久失修等。3.建筑老旧,且风格杂乱,影响市容。另外,粮道街处于武汉市中繁华地段,地理位置优越,还以“美食一条街”而闻名,具有相当大的商业潜能。如果对粮道街进行适当的改造设计,就能够激发当地活力,促进当地文化与经济的同步发展。 在粮道街两旁的小型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上,我运用了中西结合的设计方式,即中国传统建筑框架与西方现代设计元素的融合。建筑的构造形式模仿中国传统木构架结构建筑形式,建筑表面的装饰材质运用上则使用西方常用的现代建筑用材,如钢材、铝材、毛面金属、混凝土、玻璃等。墙面以黑白拼花的西方设计元素与金属、红砖混搭的方式进行装饰,表达出武汉这个城市对于外来设计元素强大的包容性。黑白跳跃的墙面装饰形成律动感,从而呈现出一种带有韵律的速度感。其次,建筑屋顶也由中国传统建筑的带瓦片的斜式屋顶变更为可动的透明天窗式玻璃屋顶,这借鉴了西式教堂的建筑设计,增加了建筑内光照的同时,还给人以新奇的视觉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建筑的投影呈现出西式近代工厂的轮廓,再现了近代时期武汉遍地工厂的时代记忆。 由于街道两旁有不少传统小吃店,这就需要供人们休息与饮食的公共空间。我又将武汉建筑中常用的红砖以46°斜拼的方式构建出灰空间的公共构筑物,再用红砖以其他方式拼搭对其进行装饰,形成了小型的公共空间。 粮道街马路旁的牌坊构筑物则是结合了中式的“顶”与西式的“柱”,这也是一种中西方建筑形式的融合。中式盖顶与西式承重柱之间的现代拼贴装饰与建筑墙面装饰相呼应,进一步体现过去与现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交融的包容性。 在历史上,粮道街附近曾经有过一个粮食署,粮道街的名字也与其有关。街道上的引人注目的公共艺术装置运用了抽象艺术的设计手法,一排排麦色条形模具随风摆动,模拟了风吹麦浪的场景,引发人们对粮食署的追忆。这样的装置在风大的时候效果最佳,如同节拍器一般为街区增添了动感,更能体现出武汉这个城市的快节奏。 本项目中人行道与车行道的重新规划、路面与公共设施的更新都是以当地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而改造设计的。我在人行道上增添了盲道,并在街边设计了自行车停放点。老旧的公共设施都进行了统一更换,路旁的行道树下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座椅,这都体现了设计中细致入微的人性关怀。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时代使人们心中开始逐渐消退对老城武汉的城市记忆,因此我在建筑外立面、建筑投影、公共空间构筑物、公共艺术装置等多处细节隐喻了不可磨灭的人文历史精神内涵,实现老旧城区历史文化与现代人文主义的统一。
李宇浩的其他作品
More Works
同类参展作品
Similar Works
联系我们:400-601-8111luoyakun@artron.net
分享
  • 微博二维码 “扫一扫”即可手机浏览,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