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毕业展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展>作品详细

《生火》

《生火》

陈以轩

2020年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油画专业

作品编号90837

作品分类装置

创作年代 2020

作品尺寸165×150×170cm

作品材质纸质材料

题材--

400-601-811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 - 17:00

作品描述

作品简介:《生火》通过书页纸、包装硬纸壳、纸筒等纸质材料通过铁丝网塑形,制做成篝火堆的形象。通过一种物化的方式来将纸质材质和火焰本身作为一种矛盾关系,制造出一种奇景,但是最后的呈现效果像是舞美道具,由于这个在制作过程中面临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制作的时间周期、制作场地等因素,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实物的堆砌,通过大量书籍、报纸的叠加达到一种像是被烧焦的木材效果,达到像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堆积式”的方式,还是一种观念性占主导,而非只是一种视觉体验的装置艺术。生火是一种在野外求生的最主要的手段,这和现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边缘的关系,这些现成物能够产生一些比较明确的指代效果,这确实是作品中体现不太充分的地方。在研究生阶段的都尝试了这样的堆积思路。 我很欣赏班克西(Banksy)从边缘文化身份来介入这个社会。每一个艺术集团或个体都有自己的有效性标准和层次结构,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篝火周围聚集着部落群体,这些成员可能由于相似的身份认同、个人遭遇、性取向等而产生了相应的圈层。我的创作很大部分原因是为了满足潜意识当中对边缘文化的想象,获得我未曾经历过的体验,进而以作品来表现对于这些文本的理解。 绘画在语言特质的探索上越来越困难,更多应该是作为一种辅助作品完成的工具,艺术家在功利驱动下一味追求炫目的视觉刺激来试图与电子技术比肩,这也是20 世纪80 年代希望复兴绘画的艺术家所面临的困境。《转弯》中,我以挪用班克西的一些图像和我的个人的经验来制造一幅叙事的画面,视觉形式只是绘画的基本要素,我只是将图像作为一种符号性的信息的指代方式。隔离墙、防护网、监控设施、摩托车、嬉皮士、原始部落、废弃的垃圾堆等碎片化的图像构成了一个“在路上”的纵深场域。转弯灯的亮起预示着一种社会规训的裹挟下对无政府式的个人的选择。我的作品目前还是一个经过预设的结果,在视觉表现上是将图像和材料进行混合,与劳申伯格的浏览式的视点不同,我的作品只能说是在进行造像,没有他们那种复杂的模糊性语义。一方面是契合论文对于所讨论的“野生”概念的主题,另一方效仿班克西涂鸦艺术的一些观念。预设了《生火》和《转弯》进行组合的展示方式,意欲去指涉青年艺术家所要面临的艺术问题或者是生存方式,在社会法则规训的丛林中寻觅一种处于“半合法”的自由。而涂鸦一直是一种非常年轻的艺术,也一直被年轻人所接受的各种亚文化所同化,它的特殊性也同时是典型的时代标记。他们也许并不热衷于去代表核心的社会价值,而是更乐意发展出了有着类似外貌、着装、发型等很多同质化的内部圈子,之后的创作会将创作的兴趣放在这方面。

导师点评

指导教师:何工
陈以轩的其他作品
More Works
同类参展作品
Similar Works
联系我们:400-601-8111luoyakun@artron.net
分享
  • 微博二维码 “扫一扫”即可手机浏览,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