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柔
1990年出生於台灣台中
2009-2014年就讀台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1年秋季赴北京大學中文系學期交換
2013年夏季赴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期交換
2014-2017年就讀就讀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所工筆人物系
參展經驗:
《落地生根》獲第五屆「光之藝廊」佳作獎。(2017.06.14展於台中光之藝廊)
2016年12月,以《在世界邊緣重生》,參加香港沸點藝術節。(香港青年廣場)
2016年8月,Art Hacker──藝術小組台灣七人聯展。參展作品《緣道》(台中審計文創園區)
以《渾淪》參加「山水有清音」──京港臺崑曲國畫藝術交流展(2016.04.07於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
以《穀雨稻浪》、《當我潛藏於太平洋之底》參加We@中央美院港澳臺僑展(2016.03.27於北京大韻堂美術館)
以《渾淪》參加「研墨雅集」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研究生展(2015.11.18於國家畫院)
得獎經歷:
2016年,以《自行於海岸線上》獲瀚邦文學獎散文組第三名。
2014年,以《眼睛裡的花色》獲清華大學月涵文學獎散文組首獎。 https://episode.cc/read/nthuyuehan.27/prose.one
2012年,獲蔣國梁古典詩歌創作獎。
許多朋友問我為什麼來到北京學習藝術,總答不上來具體原因。
一種空間文化上大幅度地移動讓人感知錯位、剝離,將曾經生成的、執固的自己部份放棄,在新的迷離失所中重新契尋存活的價值。游離的孤絕與再次落地.大概是最接近本真的時刻。
以金錢交易並附著於頹疲組織之下的社會,卻學會一種分裂語言與真諦的陋習。
朋友也經常問我,從文學來到藝術,究竟藏有多少間隙,總無法以人間言語在被社會刻意分離的學科裡說明異同或連結的可能。
僅僅是在心還沒有到位的時刻,以一種更足以完整述說想望與感動的方式,力圖從自小在忽夢忽醒的病痛及死亡之境中,徹底醒悟。
關於自身存在的易感與焦慮,隨著師友重病、與親人死別,以及攙和著棘心之痛的所有歡愛,逐漸模糊墮落。言語失效離散,所有的故事,道、慾交加地指認不出一段真實無私。假若眼淚與痛苦且能化為希冀自勵,只有大海的無邊蔚藍足以將一切雜質吞噬;僅在樸質的形體與祭儀裡還能呈顯世界相會、文明初起時的美麗。
假如還能一心傾注一方純然之地,低喚那些不再能被言說者,一如太陽的顏色和不再遮蔽的、能夠付與的真情,我相信,只消還有一人從中憶起嚮往的純然,人類便依然值得擁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