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濮逸超,男,江苏常熟人,1994年3月1日生,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2016届毕业生。
我在校期间相关学习较为消极,多于自己的思考和自己寻找的历练。在艺术层面上,我摒弃以及批判“无明确动机的艺术”——没有明确表达内容的艺术,力图把我的思想尽可能地对应地表达在画布上,当然相对的画面就不是那么“吸引人”。但思想的表达如果不详细、不理性、没有逻辑性,那么就会表达地不好,但画画如果过于追求“详细”“理性”“逻辑性”,那将是一件异常矛盾的事,我认为文字更可以表达我的思想,所以毕业后一大段时间可能不再用画笔去表达了。
即使我个人结合自身经历是这么决定的,但是我体会出来的“这一套绘画理论”——“自己要明确表达内容”再“准确地表达出去”,我认为仍然值得艺术家们参考。
参展经历:2015年11月23号油画系第二工作室作品展《艺术工作》
联系方式:微信 501248056
作品介绍:
毕业创作
概述:沿袭2015年5月开始的画面形式风格(画面元素固定趋势的弥散 具象的边缘线),内容指向人性层面和社会层面。
最大整体下:用来表达个人对于大整体中——“主导者与被主导者”和“祖先与后代”的关系。
请勿非左即右:对“在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面前,人们表露的、隐含的态度的极端化”的批判,所谓“表露的”并非就是具体的“跪”,所谓“隐含的”也并非具体的“争”,只是用画中的若干形象强调几种“指向性”
《艺术工作》参展作品
概述:于大三下学期由于对于新语言的探索所形成的表达形式——在创作过程中追求想法和画面的高度同步,我把这种表达形式称之为“艺术文学化”——给予大部分受众直接的切入点而且本身逻辑明确。
最大困境: 主要表现几代人的当下局限性,二十世纪20年代-30年代出身的人——急切而疏忽了传承方式;二十世纪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挣扎而主动亦或是被动地遏制了实质得传承;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因前人的局限而盲目以致疏忽了实质传承;二十世纪90年代-现在出生的人——适应凌乱的时代而缺乏实质的积累。现今的传承是困难的、不实的、被忽视的,这是我认为的“最大困境”。
自画像:表达我个人努力往“绝对调停者”角度上靠拢的同时,自身人性与理性结合所产生的必然的痛苦。但是我完全有相应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