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无题

无题

王大康

2019年

四川美术学院

综合艺术

作品编号69772

作品分类装置

创作年代 2019年

作品尺寸180x240x60cm

作品材质其他

题材--

400-601-811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 - 17:00

作品描述

一、创作理论对照

1.总述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德国悲剧的起源》( Urspurung des deutschen Trauerspiels )中阐释了寓言如何是一种作为救赎人类有力的工具。所以我开始用本雅明关于寓言的相关理论来对照我的作品,希望通过艺术探讨艺术作品是否同样有着如同寓言般救赎的功能。在本雅明看来,人类将语言“翻译”为名称的语言,传达给上帝,从而打开一条与上帝交流的途径。但从本雅明所受到的犹太教神秘主义影响的方法理论来看,所有对上帝的认识都建立在一种上帝与创造物的关系上,上帝是一种“神秘的无”。上帝可以是个体主观认为的一切事物,而并非一种人格化的存在。我尝试站在本雅明的角度,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关照现代生活,将上帝比作一种类似未来物的存在。我在作品中选了三种代表自然界存在本体的语言的客观存在——植物,动物和人(我),同时在我理解的基础上将第三种本体语言——上帝的语言物质化,即科学技术的产物。

    如同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中所预示的,人类和艺术将会被技术无可避免的影响,但语言在现代的堕落是否还能让我们拥有获得“救赎”的可能?人,动物,植物和技术会走向何方?我试图在作品中提出这些问题。

 

2.本雅明语言理论和犹太教神秘主义的联系

    本雅明的寓言理论是从他最初的语言理论延伸出来的。但由于本雅明从小生活在犹太教的家庭里,所以他的思想难免会有犹太教神秘主义的烙印。本雅明的神学语言哲学指出了他的救赎批判观念的终极目的,根据他的宗教解释,救赎的秘密全部都隐藏在语言之中。所以如果要理解本雅明的语言理论,就必须对犹太教神秘主义的理论有所研究和了解。正如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本雅明曾在不同的场合告诉阿多诺和马克思斯·吕锡纳:只有熟悉喀巴拉犹太教神秘主义传统的圣书的人才能读懂《德国悲剧的起源》的序言。[①]

在13世纪的西班牙喀巴拉教派思想家亚布拉罕·阿布拉菲亚曾极力鼓吹的一种思想构成了本雅明作品的喀巴拉教义传说的浪潮。[②]

“他试图寻找一条通往与上帝神秘交流的纯洁的,未被亵渎的道路。然而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障碍就在于人们已经被不纯洁的,有限的感官世界所玷污,这使得它们不再适合于这种先验的经验。……因此,他试图寻找一种能够使神秘主义者超越感官世界中的中介客体。因此他发现了希伯来语书写的:上帝之名。他表达了一个于所有喀巴拉教派的著述都一致的观点,语言并不仅仅是交流思想的实用工具,它内在的具有神性,代表了人类与上帝最直接的联系。因为根据喀巴拉教派的教义,上帝正是借助语言创造了这个世界。”[③]人类最开始所使用的语言是纯粹的原初性的语言,但随着人类的堕落,人类渐渐人类的语言渐渐已经变得不再纯粹。由于原出现的语言具有与直接与上帝沟通的优点,所以喀巴拉教的教徒们以此来寻找原初性语言,从而找到与上帝直接的沟通和交流的路径。对于喀巴拉教的信徒来说,《圣经》原文就是与上帝语言最接近的文本。

    本雅明根据这一喀巴拉教义和自己对喀巴拉教义的理解,将文学艺术作品都看成了救赎人类和打开人类通往上帝的途径的最有效的工具,是人类精神的“弥赛亚”。寓言就是这其中最为有力的文体。

    但本雅明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他并非完全陷入神学和犹太教神秘主义的漩涡无法自拔,而是结合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观照现代的生活。

“思想存在于语言之中,而非通过语言传达自身,这意味着他不是语言存在外在的统一,只要思想存在能够传达,他就预言存在是统一的。这种语言不通过任何中介表达自身的精神内涵,它本身就是它的精神内涵,他们的‘能指’和‘所指’是统一的,同一的,一体的,不可分割

的。”[④]……“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的,自然界的都存在语言,没有任何事实,或者事物不以某种方式参与着语言,因为任何一种事物在本质上就是传达其思想的内容。”[⑤]在本雅明本体的语言理论中,他将自然界的本体语言分为三个层次:最低级的为自然的语言即植物和动物,中级的是人类的语言,最高级的是上帝的语言。本雅明认为人类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就是因为上帝赋予了人类命名的能力。“在所有的创造物中作为命名者,人类拥有特权地位。通过命名,人类使万物升华,给予他们尊严,将他们从无

 

言无名的命运中拯救了出来。”[⑥]人类因此可以给自然界的事物命名,并将其翻译成可以与上帝交流的上帝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就获得了救赎。

 

二、作品阐释

1.想法来源

     我想通过多种我感兴趣的媒介材料的综合运用来发现和探讨一种不确定,偶然但却又充满寓言般的叙事的可能性。作品中的四种主要媒介都互相联系:他们都走向未知并且不确定的方向,并非是遵循着预设的模式。它们在某种层面上互相影响,发挥着如同“寓言”般的作用。这一切就在你我的身边发生,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恰好发现所阅读的本雅明的寓言理论与我的作品有很大程度上的联系,所以我将本雅明理论研究成果与我的作品进行对照,在本雅明的相关著作中抽取了部分原文作为作品的一部分,才使我的作品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并且有了相关的理论对照。

 

2.材料

    在材料的使用上,我将代表自然界的植物苔藓以及鸟加入作品中,同时也把我自己(代表人类)作为一个元素放入了作品中。在我作品中,加入了我的在说话时的动态自拍摄影:几张重叠的照片分别代表了我说的一句话的口型: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认为这句话最能代表人类目前的整体处境。我们每天都在追问自己,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我们群生活的这颗星球的秘密,不断发展航天科技,努力地向外太空探索,寻求我们究竟身处什么样的位置。

对于镜面的使用,我想让观众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也看到自己,这样可以进行一个双向反思的过程。因为人类作为本雅明理论中的最特别的一个环节,我们不应当忘记通向上帝的道具,我们应当使用我们的特殊能力,来获得“救赎”。同时放观众的投影映射在镜子中时,观众也在无形中变成了作品的一部分,使作品达到最终意义上的完成。

 

3.文本

    在文本的选择上,我选择了本雅明著作原文的截取,希望这些写在镜子上的文本能够与这几种媒介发生一些有趣的联系和呼应。在四种不同的媒介中,我也选择了不同的文本表现形式。

 

4.四种媒介

(1)苔藓

文本内容为: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的自然界都存在语言,没有任何事实,或者是无不以某种方式参与着语言,因为任何一种事物在本质上就是传达其思想的内容。思想存在于语言之中,而非通过语言传达自身,这意味着它不是于语言存在外在的同一。只要思想存在能够传达,他就预言存在是同一的。这种语言不通过任何中介表达自身的精神内涵,它本身就是它的精神内涵,他们的能指和所指是同一的,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又选择了密集排布的方式,因为自然界的语言有很多种,这种密集的形式代表了自然界许多种本体语言。[⑦][⑧]

 

(2)鸟

文本内容:上帝的词语以创造性的万能的语言开始,在结尾处,语言似乎同化了被创造的东西,并给它命名,因此语言既是创造性的,又是完成了的创造,它是词语和名称。在上帝那里,名称是创造性的,因为它是词语,上帝的词语是认知的,因为它是名称。[⑨]…………寓言努力在旧的废墟上堆上新的废墟,如此展示出来的不仅是人世间存在的全然无望和无聊,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人类展现了最崇高的,属于作为救赎者的万能上帝的希望。[⑩]

    这里有趣的一点是我将文本精致地写在镜面上,在镜面的上方放置了一只鸟。鸟进食并且排泄的过程都会与文本发生联系,鸟的排泄物会自然落在镜面的文本上,这样文本就与鸟发生了联系。在人的思维中,上帝总是高高在上,和人类是一种上下的关系,我在这里也正是应用了这种关系,将鸟安排在上帝的位置,将文本安排在下面的位置,当鸟的排泄物落在文本上时,也就代表文本、语言与上帝发生了联系和沟通。同时文本内容的选择的是和这个形式所相关的,鸟的粪便正好也在文本上形成了某种“废墟”。

 

(3)人类

文本内容:人不仅认识事物,而且促成了事物的另一种语言,事物从人那里获得名称,语言本身,而从人的口中诉说出来,因而上帝的创世愈发完善。[11]神圣的语言是创造性的,他已经在其中创造了万物。通过命名,人类使万物升华,给予他们尊严,把他们从无言无名的命运中拯救了出来。人类那天堂般的语言,必定是完善的认识性语言。[12]

    文本内容的选择和人类相关,并且我选择了以书法的形式来表现文字。文字作为一种有力工具在艺术作品中可以增加作品的力量。文字代表人类,而书法代表文明。我在作品中选择中国传统艺术书法,也是呼应了本雅明对于传统文学艺术作为人类救赎工具的想法。

 

(4)机械装置

镜面文本内容:人类似乎承担起了完成创造过程的任务,人类要做到这一点,是通过把不完美的,沉默的万物的语言翻译成名称的语言,也就是说在所有创造物中作为命名者,人类拥有特权地位。……正是因为上帝在人身上安置了语言,才使得人类掌握了与上帝的词语更深层次的语言共性,成为了拯救人性和社会的“弥赛亚”。当人类将最低级的本体语言翻译为向上帝传达的名称的语言时,语言也就完成就救赎的使命。所以语言实际上是人类获得救赎与存在意义上的根本保证。[13]

 

机器人书写文本内容:寓言是人类最有效的救赎方式,也是现代社会最有效的艺术形式,即为否定和救赎世界以及人性最有力的方式。……在这个由形形色色的散乱碎片所构成的无序宇宙中,预言家本人就是最高权威,他负责给这个颠倒的世界赋予意义,在这个颠倒的世界中,任何个人,任何物体,任何关系都能够绝对的借指任何其他东西。……当救赎之光向前照亮,体现在人是生活的无价值的悖论就得到了消解。只有从被救赎的生活的更高一级的媒介观点出发,人类存在的荒谬性才变得可以理解。[14]

    这两个文本内容互相关联,一个写救赎,一个写如何救赎。我同样也根据人和上帝的关系安排了它们的位置关系。机械在整个装置中代表的是未来,是寓言,是科技,我想在这里呼应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提出的“技术”。技术的进步不仅会推动艺术的进步,更会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我在作品中以机械装置代表未来的同时也代表上帝的存在。在喀巴拉神秘主义的理论中,他们更加认同一种个体与上帝直接的交流。“直接的宗教体验”即为神秘主义的开端。但归根到底,所有对上帝的认识都建立在一种上帝与造物的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上帝自身的关系上。在早期西班牙喀巴拉教派对上帝的命名为“En-sof”即“无”。在犹太教神秘主义理论中,他们放弃了认为上帝是一种人格化的存在,而是认为上帝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存在。根据神秘主义强烈的个人性特征和高度的个体化和直接的认知形式,我试图将自己所理解的上帝物质化。引用柏拉图的话来说:神秘主义把自我认识作为通向其自我深处揭示自己的上帝的最切实的道路。[15]

 

5.感悟体验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容易将自己的生活的和生命依托在科学技术上。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有办法离开科学技术。这种行为很像以前的人将未知的、没有边际的东西比作神明并且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依托。我正好在作品中借助喀巴拉犹太教神秘主义思想,来呼应本雅明的观点:我将科学技术比作像上帝一般的存在,来追问科学技术是否能让人类获得同寓言一般的救赎?就像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说到的,技术将无可避免的改变我们的艺术和生活,认为技术的进步将改变艺术品的存在方式,进而改变人们的艺术观念,这将会打破文化精英对艺术的垄断,使更多大众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可以实现对大众的启蒙,唤起其革命的斗志。但同样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却不这么认为:技术会在某种程度上阉割人们的思想,麻痹人们的斗志,加速了艺术走向粗笔画和商业化的进程,尤其是当它被法西斯主义者利用时,将会成为向大众灌输极权主义思想的工具。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放弃个体性与差异性,而向现存体制认同,从而有效地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那么究竟未来会是什么样?科学技术能否成为我们的新上帝?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等待结果。


[①]【美】,理查德·沃林著,吴勇立,张亮译《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8页。

[②]【美】,理查德·沃林著,吴勇立,张亮译《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0页。

[③]【美】,理查德·沃林著,吴勇立,张亮译《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0-41页。

[④]周博,《本雅明的“寓言”说——及其在中国文化批评中的运用》,2008年6月,第14页。

[⑤]【德】本雅明,陈永国、马海良编,《本雅明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63页。

[⑥]【美】,理查德·沃林著,吴勇立,张亮译《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3页。

[⑦]周博,《本雅明的“寓言”说——及其在中国文化批评中的运用》,2008年6月,第14页。

[⑧]【德】本雅明,陈永国、马海良编,《本雅明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63页。

[⑨]【美】,理查德·沃林著,吴勇立,张亮译《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2页。

[⑩]【美】,理查德·沃林著,吴勇立,张亮译《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9页。

[11]【德】斯文·克拉默 著 鲁路 译《本雅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12]【德】斯文·克拉默 著 鲁路 译《本雅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7-18页。

[13]【美】,理查德·沃林著,吴勇立,张亮译《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3页。

[14]【美】,理查德·沃林著,吴勇立,张亮译《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6-69页。

[15]【德】,G.G.索伦 著,涂笑非 译《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大康的其他作品
More Works
同类参展作品
Similar Works
联系我们:400-601-8111luoyakun@artron.net
分享
  • 微博二维码 “扫一扫”即可手机浏览,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返回顶部